济公城管

人物简介

 

王禄金在捡拾路人丢在马路上的棒冰纸王禄金在捡拾路人丢在马路上的棒冰纸

 

王禄金,生于1932年,四川金堂县人。有个特殊的癖好:装济公。他穿上一身特意被弄得破烂的行头,摇着开口的蒲扇,腰间挂着一个葫芦,摇摇晃晃地在街上走。一旦看见街上有小贩占道经营,或商户将东西摆上了盲道,他就立即走上前去,软说硬磨要求对方搬走。他说,他崇拜济公,济公专打抱不平。“我也要做一个打抱不平的人。”被媒体报道后,网友称他为“济公城管”,成为了网络红人。

 

这让当地城管部门感到尴尬,他们觉得王禄金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更担心他的安全。处于矛盾中的城管部门, 2010年7月给他颁发了一个“热心市民奖”。不过之后,他们却希望老人早点从“济公城管”的位子上退下来。

 

人物事迹

 

济公城管济公城管

 

“济公”治理乱停乱放

 

2010年8月6日下午3时,金堂县城幸福路一栋老宿舍楼里,王禄金换上了他的行头,准备上街了。

 

他穿着一件灰黑色的类似僧袍的宽大衣服,据说这件衣服是他从某个寺庙里借来的,衣服上故意打了几个补丁,一条黑色的运动裤裤脚被剪成几条碎布,黑色的布鞋被他有意弄出了几个大洞。他戴上菱形的帽子、挂上葫芦、系上腰带,将右边膀子露出来,成了一个活脱脱的“济公”。

 

王禄金做“济公”,已有快三年的时间了。“我最喜欢济公,”他说,“济公这个人,专打抱不平,我很崇拜他。”他穿着宽袍大袖的奇装异服,走在大街上,看到有在街上摆摊的,有出摊占道的,他都要管。“我看不惯,要打抱不平。”他说。

 

曾经有小贩扬起秤砣,扬言要他快走,不然用秤砣打他。“我就把脸伸过去,说,你打啊,我是济公。”王禄金说。在这种近乎癫狂的状态里,王禄金得到了某种精神上的满足。

 

家属担心他出事

 

王禄金每次上街劝导,老伴谢受玉都骑着一辆三轮车跟在后面,她担心他会与人争吵,甚至发生冲突。

 

王禄金路过的地方,引起了大量路人围观。“连动作都和济公一样,他这是在搞模仿秀哇?”一名路人问。

 

更多的人则对此行为报以大笑。“他还挂个葫芦,打醉拳,太搞笑了。”

 

与谢受玉有同样担忧的,还有当地的城管部门。在王禄金的整个劝导行动中,金堂县市容环卫局环卫一所所长陈挺一直跟在他身后,以备任何突发情况发生。

 

城管深表尴尬

 

王禄金的行为,让金堂县城管局办公室主任吴航感到有些尴尬。“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也起到一些作用,但我们不倡导这样的行为。”他说,王禄金并不是城管队员,也不是城管部门聘请的义务劝导员,完全是出于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热心,才自发做这些事的。“一方面,他的精神是值得鼓励的,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热心也值得赞赏,实际行动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他并没有执法权,在劝导别人的时候,自身安全堪忧。要是出了事,他那么大年纪了,谁来负这个责任。我们不倡导这样的行为。”

 

事件评论

 

按城管部门的说法,怕老人出事,3年来城管人员要一直跟着他。所以,他们虽然觉得老人的精神值得赞赏,但也希望老人能早点“退休”。但我想更让他们尴尬的,恐怕是一个没有执法权的老人,管起小商小贩来,竟然比他们这些身穿制服的城管人员还灵。

 

代表执法形象的制服比不过济公的乞丐装,确实令人尴尬。不知道这些城管队员跟了王禄金三年之久,是否从王禄金身上学到了一点什么?

 

王禄金看似癫狂的背后,其实有民间智慧。比如他打济公名号就很聪明,因为济公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就是“哪有不平哪有我”,专打抱不平,所以当“济公”去管乱停车、乱丢垃圾时,人们觉得这是应该的,就容易接受。王禄金虽以济公形象示人,但并没有真把自己当活佛,看到人家不对,他先是指出来要人家改;人家还不听,他自己动手帮你,弄得你自己都不好意思。而一些城管人员就没有他这样的涵养,制服一穿,觉得我就是来管你的,人家不听就上火,就动粗,很容易和小商小贩起冲突。

 

城管要想不尴尬,不在于王禄金是否“退休”,而在于改变自身的形象。如果继续以执法者、管理者自居,城管一定会是个尴尬的角色。改变形象,当然不是城管队员都穿乞丐装上街。只有把自己当成这个城市和市民的服务者,城管才能抢回风头。[1]

You may also like...